五月二十五日的華航空難,是台灣永遠的痛、永遠的傷痕。為這些罹難者默哀...
  誰該負責?肇事原因?飛航改革?無論如何,都挽救不了這些生命。如何才能讓悲劇不要再重複?我們哀悼、惋惜、希冀將來。
  真正的原因還未清楚,或許也不該妄下評斷。然而當空難的悲傷籠罩著這片海洋,當我只能以沈默表示我的哀悼時,另一場悲劇竟展開序幕:一場可恥、可惡、可恨、可笑、可悲、可憐的鬧劇。
  黃主文在華盛頓大放厥詞,把「正名運動」與「華航空難」扯在一起,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我看華航這個名字很不好,以致被列為全世界最危險的航空公司」。有人高談闊論:「早點直航就不至於枉死」,有人說空難發生是因為「行政院長犯太歲」,坊間甚至有人已經把空難的相關號碼視為樂透彩的明牌。實在...難以想像...當人沒有腦袋也就算了,竟然可以把二百多條人命視之為「例證」!視之為「明牌」!還有人性嗎?可恥!可惡!可恨!可笑!可悲!可憐!
  兩種悲劇,在台灣。真的讓人不勝欷噓。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開了不少討論區,但「教育大家談」是我認為最有意義的一個。系友會除了聯絡情感、溝通資訊以外,彼此交換心得、溝通理念,凝聚系友們的聲音也是相當重要的目的。

  我喜歡聽教育工作者的親身體驗,無論是困難或成功,都讓我感覺教育是一件有生命的事業,不由自主地受到感召,對挑戰熱血沸騰。在這裡,希望系友們能夠分享您的故事,讓彼此感受到教育的悸動,無論是鼓勵、批評、反省、困難與挫折,我想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常常會看到或聽到「你們這些讀教育的」這樣的字眼,但附帶的往往是質疑、批評與不屑。我不知道自己該氣憤還是反省。但我想重點應該是,要怎麼樣讓「我們這些讀教育的」變成一種驕傲與光榮?「讀教育的」要有作為、要有堅持,更要有自己的聲音。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研究所以來,我變了嗎?寫著學術性的文句,說著學術性的詞彙...然後呢?實在難以確定自己究竟有什麼成長,反倒是自覺越來越沒有格調、越來越沒有感情,像是個木頭人。

  有人跟我說,這種一再重複的文章顯得我很囉唆,所以,就此打住。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年頭,「偶像」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階級,他們不但有深遠的影響力,而且幾乎壟斷了發聲機會,不斷地向信眾們宣揚教義。從某些方面來說,「偶像」似乎已經取代了「領導者」的角色,政治、經濟、戲劇、宗教、電玩、體育、歌唱...各領域都有代表人物獨領風騷,過去是「行行出狀元」,現在可說是「行行出偶像」,不過我覺得有一點不同的是:成為狀元,多多少少要靠實力;而現在當偶像,實力不見得是必要條件,相關的「配套」可能才是重點。上述文句中隱含著一種擔憂,因為我覺得偶像的影響力實在令人咋舌,但也基於此,我對於「偶像崇拜」也有一點期許,我們能否運用這股影響力?使它產生正面而有益的效果?畢竟「優質偶像」也不是沒有出現過!重點是如何讓偶像「優質化」、崇拜「較理性化」!(偶像崇拜本身有很大是情感的成分)

  暫時將「偶像的產生」、「崇拜的本質」等問題擺在一邊,最近我常想「教育」與「偶像」的關係,第一個問題是「教育圈內有偶像存在嗎?」,或是更直接地問「教育工作者的偶像是誰?」傳統的說法,答案應該是至聖先師孔子。但孔老夫子當了數千年的教育偶像,如今可能已經沒有什麼fans了!長久的獨尊地位反而讓人感冒,偶像崇拜,不管是理性的或是盲目的,總是自發的性質比較高,「現世的偶像」在我們眼前進行著迷人的表演,與我們共享這個時代,比較能夠引起共鳴。另一方面,至聖至賢的孔夫子,給人遙遠的感覺,他也許有神聖的感召力,但是卻沒有世俗的群眾魅力。所以說,孔夫子可以算是失寵的教育偶像(在某方面來說,他還沒有失勢)。

  那到底教育要偶像做什麼?偶像崇拜與教育本質似乎沒有什麼關連,甚至有時是衝突的。但我想每個行業都要有模範,不僅宣示這個領域的獨特性,代表所堅持的信念與價值,也引領著發展方向。模範是需要的,可是它的存在能產生什麼影響?品學兼優的模範生,在班上的影響力可能不如一個成績中等但人緣很好的同學;學養深厚教師的諄諄教誨,可能比不上偶像明星的登高一呼。這些例子只是想凸顯,模範與影響力都是很重要的,但只具備一種,可能都不是最好的模式,而我所認為的優質教育偶像必須兼具這兩種特質。在教育圈中(對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大眾而言),我們可能有很多教育模範,但沒有教育偶像。我期望的教育偶像,除了本身具有教育人應有的涵養與特質,也要有精神感召力、群眾魅力,他能影響周遭的人,能激發大家的熱情、執著與奉獻精神,帶動正面而有意義的風潮。在教育改革之中,我們不需要這樣的人嗎?而且是教育的「本土偶像」,不是頂著其他領域光環的「教育代言人」。我雖然只有一年的實習經驗,但是在這段期間也面臨許多掙扎與退卻,我多希望有一個教育偶像,有著令我折服的教育人特質,讓我死忠地跟隨他、效法他。每當教育受到莫名其妙的批評時,多希望有個重量級的教育人物能夠挺身而出,辟靖那些惡質政治運作下的言論。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清明節,一個象徵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慎終追遠,緬懷先烈、不忘祖德...這樣的節日有沒有意義?在這裡無須再扯上什麼大中國思想或是台灣本土意識吧?生命本來就是代代相承、延續不息的,沒有先人篳路藍縷,那有今日的繁榮光景。這道理想來簡單,也是陳腔濫調,但當披荊斬棘地找到先人墓地,拔草整地添墓紙後,風中冥思默想:地上地下寸土之隔竟是同一血脈,儘管生命不見得有交集,但卻都是家族源流的一份子,用生命寫著家族的故事。

  清明節的意義深遠,而分居各地的家人,趁此機會團聚,吃吃春捲,倒也是一種樂趣。不是要掃興,但在今天,我們的清明節也似乎等同於塞車、火燒山,這些真的是難以避免的現象嗎?今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雜草堆中有三隻羽毛未豐的雛鳥,閉眼張嘴不斷鳴叫著,不知道是肚子餓,還是焚燒草木的煙味燻得牠們不舒服。鳥巢之所以會落到地上,大概是掃墓的人群「整理」墓地所致,幸而下方是一些乾草,不至於粉身碎骨。然而樹頂上盤旋的鳥群,除了驚恐於這些不速之客,不知有沒有因為找不到孩子而著急的父母?而另外一處,落地的巢裡是三顆孵化中的鳥蛋...新聞裡又傳來四公頃林地被燒毀的消息,我們在進行有意義的人類活動時,應該可以更小心更體貼些吧?我們也將會是後代子孫的祖先啊!別為老不尊...

  「故鄉」、「先祖」這些詞,在新一代的我們腦海中,似乎已經不具有多麼強烈的情感,不堪背負數典忘祖的罪名,但至少在一年中有一天,這樣的感覺是深刻的。擔心的是,越來越強調個人主義的未來,會不會連這樣一天都沒有?而另一個不同的思維,若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是自私為己、不顧他者、破壞環境,後世子孫是否會對此痛加譴責、不屑一顧?那麼清明節就算不消失,也將會是另一個風貌:教示後代,別像先人那樣犯可悲的錯誤了...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3 Wed 2002 00:00
  • 終於

  似乎,又是一篇懺悔與期許交雜的文字。

  在這麼多空白之後,要重新開始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半年來,心情隨筆竟然寫不到幾篇,難道換個身份真的影響這麼大?過了一學期,倒也習慣了研究所的生活,忙的時候,作業報告一項項排得滿滿的,但是一有空閒,卻又放鬆下來,別說未雨綢繆準備之後的課程,連做自己喜歡的事都提不起勁。不知多久沒有去親近海、去山裡走走、在城市裡漫遊...

  在「終於」之前,倒也不是一事無成,只不過覺得這些並不是我真正在乎的,我也不因為這些而更肯定自己的價值。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碩班報告‧李昆翰

壹、摘要
教育機會均等報告書包含七個部分,處理不同方面的教育機會(2-8節)。調查的結果來自於一個包含大約4000所中小學的全國性調查,這個調查被設計來確認在六個族群中教育機會不均等的程度與原因(黑人、波多黎各人、美國印地安人、墨西哥裔美國人、亞裔美國人以及白種人)。

一、其他章節
第四節描述培育黑人和白人教師的大學和學院之調查結果。因為幾乎所有的白人學生受教於白人教師,而大部分的黑人學生受教於黑人教師。這個調查的結果顯示透過教師與學生的種族一致,教育機會不均等可能永遠存在。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碩班作業‧李昆翰

一、過去
(一)荒謬的烙印
「偉大的」哥倫布誤認「新大陸」為印度,因而將美洲原住民稱為「Indios」,這個強勢的命名舉動為美洲原住民五百多年的悲劇開啟了序幕。至今在各式字典裡,Indian一詞仍然指稱著「印度人」與「美洲印地安人」兩個截然不相關的民族,頂多以「American Indian」或「Red Indian」作為區別。而錯誤不僅於此,文化、語言、習俗各不相同的美洲原住民族,也被強迫歸屬在這個荒謬的名詞之下。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如果說1492年的誤會是因為無知,那麼這五百多年來的「妄加命名」代表著怎麼樣的霸權心態?

五百多年後的今天,無論「印地安人」與「美洲原住民」的連結已經有多大的普及性與接受度,我們仍然應該揭發隱藏其中的意識型態。在我族中心主義作祟下,不只是命名的問題而已,「發現」、「保衛家園」、「拓荒」、「傳教」等理所當然的思考與行徑隨之而來,在這些留諸青史的成就背後,卻是美洲原住民的血淚與苦痛,至今,仍未撫平。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碩班報告‧李昆翰

壹、前言
盧卡奇有「西方馬克思主義之父」之稱,是二十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開創者。由於他是匈牙利的共產黨員,又曾長期在莫斯科流亡,加上翻譯的問題,因此他的作品在英美學界受到重視的時間比較晚。盧卡奇涉獵範圍廣泛,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主要在於哲學、美學、文藝以及社會理論。限於時間與能力,本文僅針對盧卡奇最著名的社會學理論作品《歷史與階級意識》做介紹,並提出其辯證法以及物化理論在教育理念與實踐上的省思。

貳、歷史與階級意識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懷疑,我這些日子來的散漫與墮落,是在逃避對自己能力的挑戰,或許連這樣的懷疑,都不過是一種鴕鳥心態。實習那一年,我實實在在地付出一些心力、成長許多,但我也清楚知道,那些都還沒有把我逼上的極限的邊緣。重回學生的身份,本該是不斷自我成長的契機,然而卻連「挑戰自己」的想法也消失殆盡。我為自己辯護,說想要找到這二年的重心與意義,不要隨著社會的無形控制而理所當然地向前猛衝,當我覺得這一切有意義,才能夠堅定地邁步前進。但這樣的說辭,在被逼迫面對現實時,卻難以說服矛盾的自己。我到底,該懷疑什麼?那些寄生於心靈的謊言,隨著自己的視而不見,早已與血肉緊密連結,要如何才能,割捨?

  回顧這些日子,如果我的生活仍與大學相同,是否就代表「我不曾成長」?或許研究所這兩年,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只不過老天要你嘗試不同的生活節奏與步調,培養不同的心胸與視野,而我卻自作聰明地閃躲逃避。當思考一學期,卻沒有答案時,我該清醒明白,那些有意義的答案,從來不曾是自己顯現的。

  當這一陣子混亂過去後,期待將來的文章不再以迷惘與矛盾為出發點,而是找回從前那種對生命的感動。每一天,都能寫著讓自己開心、讓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字句。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凌晨一點五十三分,漫步在飄著細雨的街道,車輛從濕漉地面滑過的聲音,在靜謐的深夜竟是如此地悅耳...沁涼輕巧地貼附著肌膚,城市燈火襯著濛濛雨絲,一種許久未有的感覺隱約地浮現。竟然,這一刻,呼吸可以如此地輕鬆自然...

  時間,在這樣的情境下彷彿也沈睡了,不再趕著你唸書、趕著你寫報告、趕著你上課、趕著你追尋人生的方向...為什麼會有時間?當沒有生命,時間有意義嗎?然而把生命化約成時間,是多麼可悲?發現自己的生命卻在追著時間,這樣的生活,只不過急忙地趕赴下一站、盡力衝向終點,生命變成競賽。生命只是可分割的數線?只是加加減減的里程數嗎?只是1+1+1+1+...=∞的數學題?

  品嚐完冰淇淋、寫完這個月第一篇心情隨筆,短暫的悠閒之後,仍舊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凌晨二點二十五分,頓時塞滿腦袋的是原文、報告與期限。剛剛的一切,只能算是對現實的「出軌」,對於這樣不知死活的悠閒,該如何評價呢?嗯,某種程度算是,對生命的勇氣吧!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碩班報告‧李昆翰

一、生平簡介與理論脈絡
出生於1944年,Chodorow成長的60年代正是新左派與女性主義興起的世代。1966年取得社會人類學學士,1974年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1974年她出版一篇論文《家庭結構與女性人格》,是她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母性的再製》的前奏,這本書建立她在女性主義與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地位。從1985年到1993年,她繼續擔任社會學教授,同時接受舊金山精神分析學院的訓練,現在她是有證照的臨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治療師與社會學家。從《母性的再製》之後,Chodorow寫了三本書《女性主義與精神分析理論》、《女性特質、男子氣概、性徵》、《感覺的權力》,每一本書她都融會精神分析學與社會理論,主要關注於女性主義、性別與主體性的問題。

當她開始她的社會學學術生涯時,女性主義文化與精神分析學是相當敵對的。著名的女性主義認為弗洛依德傳統是父權的、結合對人類主體性的生物決定論解釋。當70年代中期,Chodorow開始融合精神分析學進入她的性別研究時,她是處於學術女性主義的邊緣位置。當1978年《母性的再製》出版後,她挑戰了反弗洛依德正統的激進女性主義,並且幫助顛覆它。反對性別人格的生物性解釋,《母性的再製》強調文化決定,並且反對之前著重角色理論的社會學解釋。Chodorow的性別人格理論,在接下來的著作中進一步闡述,對於社會科學與人文各學科持續產生影響。

身為對人類主體性有興趣的社會理論學家,Chodorow她持續且尋根究柢的與弗洛依德的思想與遺產交戰。她與弗洛依德傳統的協商表現於雙層的關注:將分析帶入女性發展、給予人格發展過程中母親的角色應有的重視。受到Klein和Winnicott的影響,她也注重人格在內在與外在客體世界之間轉移的重要性。具備社會學者與精神分析學者的雙重能力,Chodorow有興趣消溶兩個學科的界線,藉由提倡對自我的瞭解,認為它是文化與精神兩者的建構物。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3 Fri 2001 00:00
  • 遊魂

  又遊蕩了一個月,本以為十一月會慢慢地找到自己,但仍然沒有什麼改變。除了應付報告與作業的進度,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計畫或期盼,但與從前一樣的,最多的時間還是在遊蕩。一天又一天地,聽著、唸著、寫著、說著...我不懂我到底掌握了什麼,我比從前又成長了多少?我承認我沒有用心在研究所的課業上,因為更悲慘的...我甚至還沒有找到念研究所的目的。當別人念得心領神會、能說得頭頭是道的同時,我只從書本課堂報告中,得到種種雜亂的「感覺」。有感覺,算是成長嗎?

  放在師大宿舍的伺服器掛了,老了...還能要求什麼呢?Linux、php+mysql的環境也隨之而逝,不過我目前也沒有動力再去學習。把網頁轉移到kimo,單純地以html呈現,至少不用再擔心伺服器的問題。而簡單,有時候才是最直接的呈現方式。

  凌晨四點四十六分,好久沒有在這個時刻悠閒地聽音樂。遊魂找不著身體,只能在種種的感覺中尋求棲身之處,而即使是這樣短暫的幸福,也足以讓我休憩許久。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明兩天學校運度會,所以不用上課,昨晚就囂張地看了二場NBA轉播。今天早上清醒之後,開始為這幾天作點規劃,才發現,下星期的功課、作業多得要命!(1)教育研究法要口頭報告、讀原文、整理大綱(2)教育研究法心得當週一篇、補交一篇(3)教育研究法作業二篇,要去找論文資料(4)多元文化教育,讀原文、心得一篇(5)社會學理論與教育,讀原文、心得一篇(6)知識與課程讀原文、作業一篇。

  挖塞...總共有八篇報告,大概上百頁原文。這星期還要回台中...這實在是太有挑戰性了!!魔鬼週,我來了!!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考上已經是預料中的事實了,但從電話裡聽到自己的高考成績...竟然還退步,實在丟臉,實習了一年,不應該識見增長、眼界開闊一些嗎?無奈年紀大了,也越來越沒有臨時抱佛腳的毅力與決心,連臨陣磨槍都欲振乏力,還能有什麼作為?希望趕快找到那股「死命往前衝」的精神!

  唯一比較讓我感到欣慰的,大概是教育哲學七十五分,第一次有科目突破七十,其餘的...慘不忍睹啊!尤其教育測驗與心理統計...嗯!這樣的分數不是讓人萬念俱灰,就是讓人深覺可恥,進而臥薪嘗膽、發憤圖強...不過,一直覺得可恥,也是一種可恥。明年,繼續努力囉!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