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理想的使命-教育 (5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踏上旅程,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原本只是為了湊湊Nylas簽唱會的熱鬧,卻在勤美誠品遇見了分享「我的閱讀旅程」的吳晟老師。這是一段開始有些緊張卻以意猶未盡結尾的邂逅。

  幾十年前,作為一個還算認真的國中生,不可能沒讀過「甜蜜的負荷」,也必然在課本裡圈起「鄉土詩人」的關鍵字;十多年後,變身為一個還算盡責的國文教師,理所當然地對這位當代知名詩人保有相當的敏感度。但有距離的名字終究只是片段的資訊,最新的連結是吳晟甜蜜的負荷-「詩‧歌」與「詩‧誦」兩張專輯的發行,跟著驚訝地發現929樂團主唱吳志寧就是吳晟的小兒子。然而這些都只是視覺、聽覺與認知的排列組合罷了!直到今天下午......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他們說:「你強迫我做我不喜歡的事,不讓我走我想要的路,這樣是不尊重我!」
  他們說:「你們不好好要求我的小孩,使他沒有認真地學習,這樣不是放棄他?」
  還真是麻煩,我只想問
  尊重放棄,可以嗎?放棄尊重,可以嗎?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們身處的教育制度並不完美,但還是必須在不完美之中,鼓勵(督促)你們累積最實用的籌碼。現在的讀書讀書讀書,並不命定式地決定未來也是讀書讀書讀書。將它想成「學習」的一種樣態,它不是生命的必然與全然。成長少不了向內逼迫的成分,就像蠶吐絲將自己重重困住,然後醞釀重生;陀螺必先被繩子緊緊纏繞,才能積蓄未來穩定旋轉的動力。或許你在當下還沒有充分開展的機會,但「十年磨一劍」的執著卻已經逐漸練成。

  更光明地說,正因為路還很長,所以跨越的機會很多。規劃自己的未來,不一定要重新一次人生。談到理想,怕的不是雄心壯志,而是無法認清事實。每每分析現實條件與學生聽,很容易被當成壓抑個體發展的宰制者。但我無意摧殘夢想,只是希望自己像麥田捕手守護在懸崖邊,盡力消除悔恨的可能。或許被認為自大了,但這不也是一種理想與執著嗎?以前寫過:「認清現實是展望未來的基礎,或許距離我們二十步的地方,就是伊甸園,但在這之間,卻可能是萬丈深淵。要怎麼過去?架橋?繞道?或是義無反顧地向前跳?我們必須承認懸崖的存在,我們也必須考量自己的跳躍力夠不夠,還有種種相關因素,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只可惜,很多人認為實存的懸崖可以靠意志克服。第一位雙臂揮舞假鳥翅,縱身跳下懸崖的冒險者,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氣。但我們總不能看著第二位、第三位......一個一個為理想重蹈覆轍。這時已經不是勇氣,而是愚昧了。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

  「曲突徙薪」之誡,言者耳提面命,聽者默然不應。俄而,果然「失火」,「朋友共救之」:善者如義氣相挺、討還公道、貼心安慰;惡者如串供掩飾、同聲謾罵、言詞狡辯、恐嚇威脅......若幸而得息,「焦頭爛額」者奉為上客,昔言曲突徙薪者今何在?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起源
一、焦點人物(素材-片面認知、主觀詮釋)
二、好事份子(捏造-造假誇大、刻意扭曲)

貳、傳遞動力
一、不能跟別人說(八卦取向)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四歲小孩子說:「我要永遠跟媽媽在一起!」聽了覺得溫馨,我們不會認真地說:「別傻了!這是不可能的!」但在十多歲學生的文字裡看到「說好一輩子在一起...永遠愛妳...我會一直等妳...我再也不會喜歡上別人...」,就有種想要「糾正」的衝動。不過年輕人嘛!免不了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毛病,連大人們也有多愁善感的時候。但我最最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這些字句可以在幾個月內轉換宣誓的對象?說好一輩子在一起的A,因為B「不夠朋友,沒幫自己圓謊」,所以兩人絕交了;說永遠愛妳的C,在一個禮拜「生命中最難忘的美好時光」之後,轉而跟D說「我會永遠愛妳」;約好會一直等你的E,等你走沒幾步轉頭回望,她早已不見蹤影;再也不會喜歡上別人的F,確實在緊湊的情史中都不曾喜歡「別人」,因為只要一喜歡,那個人就不是「別人」。如果體察了自己的一變再變或是世界的無常,怎麼能夠反覆地運用這麼「強烈」的詞語?永遠?絕對?一輩子?

  這種少男少女的情懷,大概也只能靠幾次重創才能夠「看清現實」。這也算成長的苦澀嗎?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他活得輕飄飄的,因為不需承擔名字的重量,那等於,沒有名字。

  --------------------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6明信片之約。嚴格來說,還不滿三年。但我提前將明信片寄出,因為此時正是那群大孩子們再次面對未來挑戰的關鍵時刻,希望過去的自己可以帶來新的力量。應該陸續有人收到了,如果循著上面的網址來到這,互相留個話鼓勵一下!這也是另一種重逢吧!想要重回2006看看嗎?下面提供一些超時空連結。

  2006自製禮物袋
  2006那一年的我們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Jul 31 Thu 2008 22:16
  • 黑臉


  置身於黑闇之中,臉當然是黑的。別人能不能看清楚你的真面目?答案確實對我有影響,這我從來不否認。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必須看清楚前方的路,確定方向。在光明來臨之前,為了燦爛陽光的笑臉,或許隱身黑暗默默前行是必須的。有些人不會瞭解的,因為他們習慣在中式溺愛與美式自由的陽光下悠遊,討厭在黑暗中單獨面對自己。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構想中。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教育,有很多教育學者、教學專家,但缺少『教育家』!」 在師大的課堂上,教授講了這樣一句意義深遠的話。當教育部長人選成為討論焦點時,這稍微浪漫的理想驟然浮現。我希望未來的教育部長,是一位「教育家」。教育家有他的專業涵養與宏觀視野,這固然是首要條件,但我更期盼的是「風範」與「人格感召力」。教育家的影響力不在於官位、資歷、文憑,而是能激勵人、感動人,舉止堪為楷模表率,言談能為教育發聲,把師生家長的「小事」,當成教育的「大事」。

  教育部長透過政策實踐理念,但在我的理想圖像中,教育部長不是為政策辯護的「官員」,而是能夠分析政策的「老師」。政策辯護,只講好處,掩飾壞處;政策分析,優缺點並陳,但能夠懇切地告訴我們有何「趨利避害」的規劃及配套。簡言之,教育家的諄諄教誨,應該取代官僚氣息,教育家的遠見胸襟,理當超越一紙公文。

  教育部長要展現風範,也必須具備專業,不能僅存其一。專業當然重要,但已有許多精闢分析與中肯建議。身為一位中學教師,我反倒更希望教育部長具備「感動人」的力量。我們都有教育理念與熱忱,但在現實環境中逐漸消耗著,或許未來的教育改革不需要由上而下的強制與規定,而更需要有個人重燃我們的教育火苗,激起對教育的執著與感動。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四點了,明日還不是要振奮精神跟你們纏鬥?你們有幾次看到我在課餘時間趴著休息?更別提早已經消失在生活中的午睡。當然,這都是自找的,所以沒有體諒的空間。我可以勇敢面對某些人的嚴格要求,反正他們在幫我「嚴以律己」。但看到有些人每日氣息奄奄、渾渾噩噩、昏昏沈沈的樣子,我就不清楚是怎麼樣的「角色」,讓他們如此疲累不振?甚至更多時候,我懷疑某些人究竟知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大概是「消費者」、「大客戶」、「頭家」與「評論家」吧!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用一樣的方法對待所有的學生,就是公平嗎?「因材施教」公平嗎?對某些學生比較嚴格,對某些學生比較寬鬆,是「差別待遇」嗎?「差別待遇」一定不好嗎?

  這一週,我公開地向學生宣示「我要提供差別待遇」。我的差別對待,並非起於一開始的偏見或刻板印象,而是建立在長期瞭解與互動的基礎上。我的差別對待不是對學生的惡意打壓或刻意討好,而是對他們言行表現的差別回應。恣意為之的差別待遇不對,但審慎思考後的教育作為應該允許不同的面貌。

  差別待遇很容易被挑戰,學生質疑的在於表面的「不一樣」,為什麼老師的作法不一樣?但他們卻很少思考「什麼造成別人的不同對待?」面對這些單向思維的學生,差別對待很危險,因為「動機」往往是潛藏未見的。除非你很明確地宣告、解釋,否則「差別待遇」的控告已經是學生「維護自尊」的反射性動作。但不敢面對自己,是可悲的;用公平訴求來逃避懲罰,是耍小聰明。也該是把他們從盲繭中拉出來的時候了。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學,是為了學習「如何學習」,培養學習的能力與態度。將來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才有足夠能力去學習,有適當的態度去實踐。求學,也是提昇自己視野高度與生活領域的方法之一,等你接觸的人事物夠多夠廣夠深入,再決定自己想要的位置。

  怕得是遇到自己所愛的領域,卻無力追尋;可惜的是自以為看盡人生,卻屈居井底。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既為師徒,就要以性命相見」,臥虎藏龍中的李慕白對缺乏武德修為的玉嬌龍如此說道。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我今天跟一個孩子攤牌了,在寒風中如李慕白和玉嬌龍的對峙。其實當我瞭解這個孩子的心性時,就擔心著會有這一天,提醒、容忍與等待似乎只有拖延的效果,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角色交雜的對峙也是「無間道」的經典畫面,在師生的錯綜關係中,我也只能狠下心講我的對白:「對不起!我是老師!」

  在難以避免的戰役之前,我必須告訴自己,我在乎的是什麼?是師生情感?還是對錯是非?其實關鍵不在那一個時間點的選擇,而是長久以來兩者的鋪陳。而後者的不被重視,是我今日「抗顏為師」的主要考量。我想要打破的是「提醒與容忍」的反覆循環,因為它已不再是成長的空間;想要挑戰的是「憑什麼可以有特權」這件事,因為孩子要懂得在團體生活中的分寸;想要糾正的是「要求權利被尊重,卻不尊重其他人權利」的態度,因為「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已被學生奉為圭臬。有一萬種論點可以批評我「小題大作」,但我今天就是要小題大作,就是要讓事情「不再一樣」。

  看似純然理性的言行,但實際上難解的情緒被壓抑著,只不過這一部分不足為外人道。今後,如果我不能在這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再發揮什麼正向影響力,那我也只能祝福他!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喜歡教育,我愛教育,我覺得這是少數能夠「與人真誠接觸」的領域。當時大多數一中社會組畢業生都走「法、商」,但我覺得那些領域常常要面對「不真誠」,所以我選擇了師大,也選擇了最沒有現實考量的教育系。這是我的個人判斷,但我一直很慶幸當初作這樣的選擇。在教育系四年,是我成長最多的時期,大概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吧!也不瞞妳說,我到這個時候才有了「方向」,我才覺得自己走著自己的路,有了理想跟堅持。當然現在寫來雲淡風清,過程中還是有許多迷惘困惑、徬徨不安,不過生命的許多真實面貌不就是這樣嗎?就像現在,我也在走著自己的路,面對挑戰與掙扎,盡可能真誠地活著。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應許之地」,妳可以在這裡展現潛能,肯定自己,尋獲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而教育,我希望它能夠引領、護送人們抵達這個地方,就像它當初引領我找到方向一樣。這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管在什麼職位上,都為教育努力。或許哪天我老了,沒有熱情,沒有能力,被學生、家長嫌棄的時候,我就會放手吧!但除了教育,我也有其他的夢想:想要自己拍電影,想要寫書,喜歡攝影,喜歡旅行……很奇怪的是,這些都是我找到自己方向之後冒出來的,而我很慶幸自己有一些「閒暇餘力」去學著實踐它們。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覺得某些孩子不夠積極,不夠在乎,但可能只是他們沒有講、沒有表達,甚至越刻意輕描淡寫帶過的話題,越是關鍵。他,好勝心強,但得失心也重。看似灑脫,但是對其他人的言行相當敏感,自己給自己壓力。在我眼中,他是個穩定成長的孩子,但可能因為各種潛藏的「比較」,讓好勝又敏感的他急於獲得肯定。分析到這,跟我很像,不是嗎?但我很幸運,我的敏感與好勝比較「晚熟」,當它們「萌芽」時,周遭是教育系學長姐鼓勵的氛圍。而他面對的,是不夠成熟的同儕與無意間進行比較的長輩。我瞭解身處「在乎陰影」的感覺,現在我必須在乎的是他的想法,如何引進陽光?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我的一個片面訊息,會讓某個孩子只往負向詮釋,而不是「不可能!老師不會作這種事!」這是第一個失敗,我的人格沒受到肯定;學生心有不滿,卻不敢找我談,只能透過憤恨的言行表示抗議。這是第二個失敗,因為我不被他認為有溝通的可能性。或許吧!一位懵懂無知的孩子受傷了!但就這樣一個,也夠我檢討反省了......懵懂無知,要怎麼教?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起鬨游七星潭...三貼又沒帶安全帽...這幾天難過的事很多,生命的逝去難以挽回,人死為大的心態也使得很多人不敢討論這是否為輕狂的代價。但對於所有關心(年輕)生命的人們,我們真的該好好思索癥結在哪裡?這些悲劇是否可以防備?我相信可以的!難道家中父母、學校老師都不曾對此耳提面命過嗎?如果有,問題在於這些生命無法做出合適的判斷?還是我們對生死攸關之事太過「軟性建議」?怕管太多所以只盡到「告知義務」,把責任交給樂於享有「自主權」的孩子?事情發生,找出「錯在何處」或許有助於改變未來,但生命逝去,我們只能懊悔為何無法「防錯於未然」......這讓我想到一句話:「我們可以從經驗中學到一些事情,但有時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最近閱讀「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這本書,對於「管教」有另一層體會,失衡的教育取向需要重新思考調整。容我逕自摘選組合書中的文句:「二十世紀對教育而言,是一個極端的世紀。有皇家軍事學校的變態紀律,也有二十世紀後期所出現,與納粹手法相對的反權威教育。過度是這兩種教育模式的特徵;過度,正是所有教育的敵人。我們需要再度為教育鼓起勇氣。教育的勇氣,在今日指的特別是堅持紀律的勇氣。紀律儼然是教育最不可愛的一環,卻是所有教育的基礎。紀律總是始於他人的決定,而且應該終於自己的決定,從外部的紀律轉為自律。以教育而言,紀律必須出於對孩子和青少年的愛。唯有出於愛的紀律,才能使孩子獲得真正的自由」。

  我很少這樣大篇幅地引用別人的文句,但這些看似陳腔濫調的觀點,對近日的我卻產生不小的激盪。對教育,我知道自己有愛,但過去常苦於承擔愛的責任與失落。從今天起,我有了勇氣,為教育而堅持的勇氣。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