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從台北上完課回到台中,騎著摩托車停在待轉區等綠燈。突然兩道刺眼的光芒急速逼近我的位置,一輛轎車從對向狂妄地鳴著喇叭衝向機車待轉區。那台車的急速趨前與喇叭聲展現得如此理所當然,我跟身旁的機車騎士一陣錯愕,這是怎麼回事?或許有特別狀況吧?於是很「配合」地往路旁移動,沒想到那台車經過我們身旁時停了下來,一個痞子樣的男子從車窗探出頭來,操著台灣國語說:「馬路是你家的喔!」在我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瀟灑」地加速揚長而去......留下莫名其妙的兩個人,東張西望企圖尋求解答。簡單來說,向機車待轉區衝來的「逆向」車輛,要求本來就停在合法位置的車輛「靠邊閃」,好讓他可以從馬路的「左側」逆向行駛離開!而當時,「他的右側」是絲毫沒有障礙物的......這也是另類的路霸吧!有好好的路不走,偏偏要搶別人的路!
好吧!當作遇到瘋子!或者好心一點想,他可能是從日本剛回國的台籍飆車族吧!還沒有從「靠左開」的習慣調整回來!但事情還沒有結束,就在二天後同樣的地點,差不多的時間,我又目睹一次完全相同的情境,只不過我的角色變成在旁等綠燈的路人。車輛相同、行為依舊、人物一樣、對白不變......又造就了三位搞不清楚狀況的機車騎士,只能望著這麼神秘車輛「瀟灑」的背影。但第二次的經驗,讓我有了一個大膽的假設,所需要的只是查證。我本來就對這件事很不爽,而第二次經驗所引發的好奇心又難以平息。於是,隔天晚上相同時間,我像依照時刻表進電影院的觀眾,坐在便利商店旁觀戰。雖然有些延誤,但主角終究還是出現了!照著我所預測的戲碼上演!但顯然這次的「配角」不甚配合,一群機遊的大學生不讓就是不讓,就算經典台詞「馬路是你家的喔!」出現,也沒有什麼效果。人多勢眾逼得那台霸王車陷入尷尬的處境,只好退後轉向,從他「本來應該走的」右線道離開,當然車窗已經在這個過程中關上,遮掩喪失自信的臉孔。離去的車影同樣快速,但多一些逃竄的感覺,而不是得逞的威風。
我確定了,他不過是一個天天仰賴這種「霸王行為」來滿足自己些許存在感的可憐蟲。或許他在每個路口都對機車騎士「下手」!這是自卑使然,而不是「馬路歸屬權」的問題。這再次印證「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他的可憐在於有車、有閒,卻沒有自己的「馬路」......
- Apr 07 Mon 2008 23:14
真實度25%的虛構
- Apr 07 Mon 2008 20:36
E3~E3~亮晶晶~

- Apr 06 Sun 2008 20:17
碎紙機

雖然沒有什麼機密文件要銷毀,但我老早就買了一台碎紙機。聽著支解紙張的規律聲音,欣賞從完整到破碎有系統的破壞過程,這一切帶來心靈的平靜。或許,當自己處於混沌不明的狀態時,雜亂與規律的反覆交替,才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轉變」。
- Apr 03 Thu 2008 23:31
那些人

「那些人」,比「這些人」關係更疏遠。「這些人」還在身旁眼前,「那些人」卻在虛緲對岸。稱「那些人」,意味著「不是我們」,並非對話的雙方,而是孤立在外、被討論的「他者」,沒有參與論述的資格。身份上,「那些人」可能代表不確定對象的群體,但也可能是不願意提起的集體代稱,隱含著不屑的語氣。「那些人」是個排除性的詞語,但在某些情況下,與其冠上種種負面、難堪的形容詞,不如相較中立地稱他們為「那些人」。當「我們」之中開始分裂出「那些人」,「我們」就變了......
- Mar 30 Sun 2008 22:42
全罩耳機

戴上它,可以很輕易擁有自己的世界,或者換個角度來說,很輕易地隔絕外面的世界。當我不想隨別人的聲音起伏,就直接封鎖那些聲波干擾,即使沒有音樂,都帶來平靜。隨你們吼叫吧!在我眼裡,不過只是嘴巴張張閉閉的魚,拚命吐著無意義的泡泡。
- Mar 28 Fri 2008 21:37
壁虎前的重逢

當她的臉龐佔據觀景窗時,我正蹲在路邊拍攝一隻攀附在3D廣告牆上的壁虎。她說是從特殊的走路姿勢認出我,當然,在人來人往的都市中,一個年近半百的男子蹲在路邊,本來就很容易吸引行人的注意。即使多年不見,由於藝術性頻道中偶爾會出現她的照片與作品,讓我一眼就認出她來。學生時代誇張的髮型變成了時尚中帶點狂野的俐落短髮,我始終認為她適合短髮,但這個孩子國中時喜歡將敏銳的視線隱藏在層層絲線之後。現在不同了,大方地盯著層層玻璃反射之後的眼睛。
對!沒錯!不能再稱她為孩子了,事實上,她從學生時代就不太像個「孩子」。惹人煩憂的恣意言行,掩蓋不了隱約的成熟想法,但除了少數的爆發,她習慣不存在。對待這個處女座學生,處女座老師費了很多心思,很不一樣的方式。我曾大膽預言,她是班上最具發展潛力的學生之一。那有點像是年少的綺麗夢想,覺得教育可以引領她走向光明前程。今日的她,作為一位電腦藝術工作者、品牌設計師,甚至還是多媒體大學的駐校藝術家。說「甚至」,是因為她曾說自己不想當老師,現在卻要在學校應付一群求知若渴的學子。她確實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而我的預言之所以應驗,並非學校教育,而是由於她的人生造化。
- Mar 27 Thu 2008 22:04
鏽蝕

鐵,會生鏽,因為本身材質,也因為環境影響。他,本來可以成鋼的,但十年前逃避了烈焰與鍛鍊。受害於幼稚的自信與過度樂觀,他以為自己能夠輕鬆瀟灑地走向夢想,卻不知道當下與未來的機會,正因為他的自我放任而破碎。他總認為「之後再振作還來得及」,但正如我當時常講的話:「態度是會累積的,放棄是會習慣的」,他一天又一天的虛度,昏睡、玩樂、所所事事,干擾其他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把夢想留給更遙遠的明天。偶爾,他會有好表現,但我總弄不懂是迴光返照似的振作,或者只是睡飽之後的舒展筋骨。然而這種偶一為之的奮發,卻又直接導出三分鐘熱度的證明,江山易改......
十年前,我對他仍然充滿的教育奇蹟式的想像,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輔導、信件與期勉,提供一次又一次的表現機會。我真的相信,在家人師長的引導下,他能夠走出與眾不同的人生。他的才藝與天賦,可以為他開創不同的可能性,將會超越傳統的刻板印象。而我最終瞭解,過於樂觀自信的學生,需要悲觀批判的老師。十年了,他的同學有些已經在職場上嶄露頭角,不全是頂尖聰明的,卻是持續穩定成長的那群;那些讀研究所、出國留學的,不是他所認為的書呆子,每一個都展現著生命的躍動,在言談中散發著真正的自信與謙虛。十年前,一點都不「得意瀟灑」的那群,一個是電腦藝術家,一個成為古物鑑賞師,一位運動新聞漫畫編輯,一個前衛劇場導演,一位舞蹈治療師,另一個是南極深海研究的新秀,還有兩位是岩洞探險家兼大地體驗教練......就連不被他放在眼裡的,一人已經是生化建材工廠老闆,另一個經營大理石岩刻賣場。還有很多人,都開了教育的花,結了教育的果。十年了,他卻還在父母的「栽培」與「等待」下,「學」他想要的東西,「賣弄」著瀟灑的才藝,「過」著目標多變卻不曾持續實踐的生活。
十年,鏽蝕的是他原本的天分,鏽蝕的是他應該在求學階段培養的自我要求能力。一旦生鏽,只能減緩它日趨脆弱,卻再也回不到從前。這一切不能怪環境,其他人不也在艱困多變、充滿挑戰與誘惑的環境中走出來?是當初的淬鍊,使其他人成鋼成材,讓他們不被環境擊敗。鏽蝕的粗糙感,使我,想忘掉他的名字,不知道是因為對他延續了十年的失望?還是十年前難以逼他鍛鍊成鋼的無力感?而這一個凹陷的名字,終究難以抹滅。
如果可以,我希望讓他十年前就看到這些文字,然後改變自己的一生。
- Mar 27 Thu 2008 10:44
許我們一位「教育家」部長
「我們的教育,有很多教育學者、教學專家,但缺少『教育家』!」 在師大的課堂上,教授講了這樣一句意義深遠的話。當教育部長人選成為討論焦點時,這稍微浪漫的理想驟然浮現。我希望未來的教育部長,是一位「教育家」。教育家有他的專業涵養與宏觀視野,這固然是首要條件,但我更期盼的是「風範」與「人格感召力」。教育家的影響力不在於官位、資歷、文憑,而是能激勵人、感動人,舉止堪為楷模表率,言談能為教育發聲,把師生家長的「小事」,當成教育的「大事」。
教育部長透過政策實踐理念,但在我的理想圖像中,教育部長不是為政策辯護的「官員」,而是能夠分析政策的「老師」。政策辯護,只講好處,掩飾壞處;政策分析,優缺點並陳,但能夠懇切地告訴我們有何「趨利避害」的規劃及配套。簡言之,教育家的諄諄教誨,應該取代官僚氣息,教育家的遠見胸襟,理當超越一紙公文。
教育部長要展現風範,也必須具備專業,不能僅存其一。專業當然重要,但已有許多精闢分析與中肯建議。身為一位中學教師,我反倒更希望教育部長具備「感動人」的力量。我們都有教育理念與熱忱,但在現實環境中逐漸消耗著,或許未來的教育改革不需要由上而下的強制與規定,而更需要有個人重燃我們的教育火苗,激起對教育的執著與感動。
- Mar 26 Wed 2008 09:00
夢遊巴基斯坦
大前天熬夜趕報告,前晚陪珍妮佛到十二點多,昨天又要處理星期一的爛攤子,累得我昨天作怪夢。參加巴基斯坦五日遊,但夢境中的巴基斯坦跟實際完全不同,是一個結合東南亞地理環境與中亞建築風格的地方。情節斷斷續續,先是在一個小女孩的帶領下,爬上高山俯視在叢林中飛奔的大象;在幽暗的小餐館中,偷偷拍攝賣燒餅的小販,結果被發現,要求給小費。但全身找不出巴基斯坦幣,掙扎許久,拿出IP鐵牌項鍊給他。小販竟然生澀地用台語問我:「是不是從臺灣來的?」,原來他是十多年前來的華僑......接著回到旅館,莫名其妙被歹徒用槍隔牆掃射,只得像卡通般上上下下跳躍閃躲,還隔牆跟他們談判,軟硬兼施。最後不知怎麼,隔壁變成了來巴基斯坦觀光的日本貴婦團,終於得以脫身。但已經是第五天,於是坐上飛機告別巴基斯坦,心中只想著:「只有看大象飛奔比較好玩,後幾天都不能出去」......請解夢。
- Mar 22 Sat 2008 21:27
不變的

雖然今天的選舉結果有了關鍵的改變,但我不變的就是批判無情的眼神與不輕易滿意的思維。跟教育的付出不同,我不能給你們太多寬容、諒解、關愛與等待。無論勝敗雙方,你們都必須靠自己的能力證明給我看,你們不會辜負每一張選票,無論支持或反對你們的。
- Mar 19 Wed 2008 21:15
面對學生的眼淚
面對學生的眼淚,每一次都是心痛與不捨!你們知道嗎?你知道嗎?
- Mar 19 Wed 2008 20:04
你知道自己可憐可悲嗎?
敢聽真話嗎?你(們),對某些同學來說,已經是「可恨」!但我覺得你(們)很可憐很可悲!欺凌捉弄嘲笑,獲得表面的威風,其實背後是想要隱藏自己「無目的、無意義的生活」。言行中好像自己高人一等,從強凌弱中試圖壓榨出一點點自傲,其實心中很清楚自己的空虛與自卑,那種不被眾人肯定的可憐。你當然否認!你說自己充滿自信!沒錯!你(們)想辦法搞怪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方法獲得別人的注意!「與眾不同」是你們自認為的「獨特之處」,但不過就是自我安慰之詞,除了跟別人不同,你們不知道還有什麼路可走,就算知道,你覺得那樣太累,自己也沒有勇氣去做!但你不會承認這些,而再多的自我藉口還是讓你們沒有安全感,於是物以類聚,一群相同特質的人聚在一起,凝聚可憐的本質化成相互肯定的認同,說這些人「瞭解」自己!那是瞭解嗎?不過只是自欺欺人而已!然後,一群人在校園班級中招搖著你們的「獨特勢力」,不再害怕!因為有「朋友」挺你!聽到這裡,越來越憤恨嗎?但自己想想,你其實非常害怕「一個人」!當你一個人的時候,沒有所謂的「朋友」,走在路上,你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其他人!你甚至不敢面對自己!不敢想像未來!只有「朋友」,讓你隱藏在群體之中!讓你覺得反正有一群人會跟我一樣!可是總在某些時候隱隱覺得,在努力掩飾的表面下,其實是非常脆弱的自己!禁不住一點點的壓力!所以你塑造堅硬的外殼!你說,很多人肯定你啊!那是因為你習慣自己的外貌言行特立獨行受到注目,享受那短暫而虛幻來自一丘之貉的同儕安慰,但事實上知道自己除了防衛,什麼都沒有!你們是躲在井底向外叫囂的青蛙!當別人懶得理你時,還嘓嘓地自鳴得意!你仔細想過別人對你們的「眼神」嗎?很敏感地!缺乏自信的防衛心態會很快地發揮作用!再次陷入自卑而狂妄的循環!說實話,你們都是尋求他人肯定的一群!但選擇了偏離「自我成長」的路途。因為「物以類聚」更容易!只需要找同病相憐的人就可以了。一旦為了尋求認同進了這種彼此牽扯的大甕,你就很難跳出這個「很容易躲藏」的地方!你也怕,自己的改變會否定好不容易裝扮成的自己。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你敢看清自己的可憐嗎?
- Mar 19 Wed 2008 18:30
算什麼!?

你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就會讓你的「成長」,建築在自己的「悔恨」之上!
- Mar 18 Tue 2008 04:43
做自己不敢做的事

譚老師今天在課堂上說:「做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要我記住。我想,這就是「突破」的反相思考吧!確實,在平穩生活中逐漸自我設限的自己,需要這一句話的鞭策激勵。做自己不敢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