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沒過...夢想的氣球不但飄遠了,還被飛過的烏鴉用尖嘴戳破!我討厭驟然墜落的感覺......

計畫書摘要:最後《自我評估》的誠實該不會是致命傷吧?誰願意補助一個先說自己要請假的申請者?

壹、主要關注
  在其他人眼中,一個國中國文教師,理所當然的才能是「國文教學」;從大學、碩士、博士一路讀教育,「教育研究」也似乎是個可以吹噓的專長。但在我心中,這些只代表著「教育」是我截至目前為止,生命中的主要關注。

  教育是我的職業、志向與理想。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應許之地」,可以在這裡展現潛能,肯定自己,尋獲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而教育,我希望它能夠引領、護送人們抵達這個地方,就像它當初引領我找到方向一樣。抱著感恩回饋的心態,我投身教育並非好為人師,而是由於對人的關懷,我在乎「個體的發展性」,那是我認為教育最根本的核心。想要學習拍攝紀錄片,嘗試用影像寫故事,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我認為紀錄片不僅呈現生命的軌跡,也可以是獨一無二的教學媒介,用另一種方式實踐對人的關懷。

貳、學習拍攝紀錄片的動機與想法
一、個人夢想
  拍攝一部有關教育的影片是我心中的夢想,一方面是對於影像紀錄生命的嚮往,另一方面期盼這樣的影片能夠具備「教育能量」,用另一種形式發揮教育的影響力。

二、學術價值
  研究所階段接觸了「影像民族誌」,使我對紀錄片有另一層看法。在我所關注的教育領域,這一方面的嘗試尚在起步階段。我希望透過這次的學習與實作,能夠拓展自我視野、增進研究知能。另一方面,目前教育研究的資料大多是數據、觀察紀錄與訪談逐字稿,事實上影音記錄的涵蓋性更廣,多媒體資料的保存價值更甚於文字。將影音記錄引進教育學術論文,是我在博士班修業過程中的自我期許。

三、弱勢發聲
  受到教育社會學理論的薰陶,關注弱勢族群的「發聲」。透過紀錄片的拍攝,也能發揮這樣的功效。社會大眾應該多聽聽來自各個角落的聲音,這些生命不見得能夠掌握文字與媒體,但透過鏡頭可以幫助他們說出自己的獨特故事。

參、拍攝之題材簡述
(一)希望拍攝的紀錄片主題
    由於自己的主要關注是教育,所以拍攝的主題也與此有關。然而我希望秉持質性研究的精神,並不事先設定紀錄片的題目,而是進入現場之後,透過觀察、訪談與相關文獻研讀,逐步形成拍攝的重點主軸。若真的要先勾勒一些框架,應該會留意「老一輩榮民對於教育歷程的回顧」、「不同世代對於教育的看法」、「教育對於外省子弟提升社會地位的助益」、「所謂眷村文化對個體在主流教育下的影響」等等,但最重要的是說故事的人想說什麼。

(二)「為什麼我想要拍攝這一部紀錄片?」
  在「學習拍攝紀錄片的動機與想法」已經表達我的一些想法。不可否認地,「想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能」是很關鍵的原因。此外,在研究所階段讀了一些文獻,討論「外省子弟受教經驗與社會流動」,使我想藉由這次機會瞭解局內人的觀點。換句話說,若真的能夠拍攝一部紀錄片,對我來說不僅是「從作中學」的歷程,也是一次難得的教育研究經驗。

(三)描述作品預計拍攝的內容
  希望與「教育」有關,細部內容還需要慢慢提煉。在引導的部分,我希望拍攝眷村的人們對自己的教育歷程的回顧(例如可以搭配對於證書、獎狀、照片、考卷等等物件來勾起記憶),進而讓他們談談對於教育的看法(緬懷、困難、展望或者對下一代的期望)。以這些資料為基礎,再嘗試找到更深一層的主題。在適當的時機,帶入一些思考,例如:「在早期的受教過程中,外省子弟真的是受惠的一群嗎?」

  儘管細部內容未定,但在不干涉個體主觀抒發的前提下。我希望這部紀錄片可以「光明、快樂」些。在提問時,我可能會引導他們像是「對晚輩、下一代說話」的情境。若牽涉到不同世代或族群,我也會嘗試呈現對話的可能性。

肆、自我評估
  對於這次的計畫,我在學習專注度上有信心,畢竟是自己腦海中迴盪已久的夢想。但每週上課確實令人猶豫再三,因為我已經預想到自己「非得」請幾次假,因為對於學生與親友的「既定承諾」只能在週末實踐。若請幾次假是被允許的,我希望能爭取到這次難得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tnuspam 的頭像
    ntnuspam

    灰色殘留物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