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從哪聽到「教師聲音」?傳播媒體的禁言。

  如果你對928遊行的訴求與動機之瞭解是來自於傳播媒體或口耳相傳,那麼我必需提醒你,之間可能會有令人擔憂的落差。正如許多人所「理解」:教師走上街頭是為了「抗稅」,那麼這些人應該去瞭解一下是否真的如此?928遊行的口號是「我要抗稅」嗎?同樣地,教師走上街頭是因為「拒絕改革」?因為「既得利益」遭取消?甚至不滿意「課多少補多少」?(課多少補多少是教育部的說法,而非教師的訴求)我不敢保證全國教師沒有人這樣想,但社會大眾應該用這種「以偏蓋全」的觀點來評價這次遊行嗎?這些並不是這次遊行的訴求。然而官方與媒體說法,如果僅僅繞著這些負面假設,而不去說明「教師的聲音」,將教師抹黑為「階級敵人」、「不管民間疾苦的既得利益者」,那麼真的是一場悲劇,這場悲劇的主角不僅是教師,還包括所有被媒體愚弄得氣憤填膺的民眾。

  從遊行前的報導、到遊行後的評價,媒體的焦點在哪?是那些男老師大跳猛男秀嗎?(原來這種行為代表了十萬人的心聲?是遊行的重點?)剪接後的畫面、淺淺帶過的字句、民進黨的黨慶蓋過了應有的焦點,新聞議論節目也沒有正視這樣的問題。有報導說「教師也不積極喊口號,只是默默地走著」,殊不知走過學校與醫院時,參與遊行的教師們都會相互提醒不要吵到參加英檢考試的學生與台大的病人。有民調結果說「百分之六十的民眾認為教師的待遇高過於一般水準」,但斗大的標題卻是「百分之六十的民眾認為教師應該減薪」,這有邏輯關係嗎?今天的媒體,有多少是報導新聞?又有多少是炒作新聞?

  你不一定要贊成遊行的訴求,如果不關心,那也不用瞭解。但是如果想瞭解、想要批評,那麼瞭解這次遊行到底在「搞什麼」,是不是一件必要的功課?沒錯,或許大家都各說各話,但想要當一個公正的評價者,就必需兩造兼聽,就不能以媒體為唯一的消息來源。

2.教師該有聲音嗎?神聖期許的禁言

  「教育是神聖的工作」,在現今社會是一個奇妙而矛盾的口號。教職的神聖性與「自足」、「安貧樂道」、「以身作則」牽扯在一起,因此有些人認為教師上街頭,是對教育神聖性的一種侮辱?如果教師都「不聽話」,怎麼教學生「聽話」?教師待遇已經不錯,還要要求什麼?於是,社會對教職的期許,禁了教師的嘴。教師有什麼聲音?不管正不正當,破壞這種社會期許的神聖性,就是不應該,就是有損師道。因為教師,是應該示範「如何聽話」的!你也認為是這樣嗎?這是不是另一種悲劇?

  另一方面,神聖的教育最容易揹各種社會問題的黑鍋,經濟萎靡,沒有競爭力,因為教育失敗;青少年犯罪問題嚴重,因為教育失敗。而教育失敗,教師的錯,改革失敗,又是教師的錯。對於教育改革種種由上而下、朝令夕改的訴求,有尊重「被塑造成聖人的教師」嗎?你可以說有等著退休的教師、有不適任教師,這些人何必尊重?但其他大部分為教改焦頭爛額,卻不知這樣下去學生未來在何處的教師,上位者又是如何對待他們?教師對改革有信心,覺得有意義、有回饋,那麼教師只會是改革的先鋒。而沒有給教師信心,沒有掌聲鼓勵,只是不斷地下命令,一味地批評,然後宣稱「改革都在做,只是教師不願意動起來」,甚至將各種矛頭指向教師,在這種可憐的處境下,教師該不該說說自己的聲音?

  一方面崇尚「先進國家的先進教育」,以「比上不足」當作改革的口號與動機,要求教師動起來。口口聲聲說教師是改革的主力,但改革政策卻往往是匆促、盲目的,讓教師難有信心,大環境又沒有提供完善的配套措施,誰知要為推陳出新的教育改革負責的,是不是又是可憐的教師?另一方面,教師的聲音被簡化為「自私自利」,然後用「比下有餘」來封住教師的嘴,加上社會對教職神聖化的期許,教師走上街頭,變成一種罪惡。

3.我的心得

(1)要討論某個議題,請認真而盡可能全面地去瞭解它。Put your feet in the shoes.只針對某些偏頗的言論、特殊的例外,並無助於教育改革。只相信單方面說法,也可能被誤導,成為一個熱忱的「智者」。如果真的關心,那就該去參加或觀察這次遊行。如果師大的教授或學生僅是看看新聞(特別是電視),然後就可以開始正反論辯,那麼我覺得這也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2)在大學或研究所的課堂討論中,每次談到改革失敗,大家最喜歡歸咎於「教師」。我雖然僅實習過一年,但我多少可以體會到,事實並不是這麼的簡單。或許教改之後,真的有些資深老師想要求退、不想動,但對於許多中生代、新生代教師來說,漸增的工作與責任、混亂與不確定感,正在腐蝕他們的教育熱誠。教師的聲音,或許不在於要求或抗爭什麼,只是希望有人能夠聽到,有人能夠給他們鼓勵與信心。

(3)很多教師走上街頭,因為想要說說話。有人問:「要說話為什麼不坐下來說?」。沒錯,這可能是問題的關鍵。坐下來說有人聽嗎?媒體會幫教師們發言嗎?教育部會幫教師發言嗎?連走上街頭,都不見得能夠透過媒體向社會大眾傳遞想要表達的聲音了。

(4)我(你)以後如果順利當上教師,我(你)會怎麼做?

我願意為我所認同的教育改革努力,但我拒絕那些粗糙的政策與應付上級的表演。

我會瞭解學校的需求、家長的需求、學生的需求,但我也會捫心自問,「教育」的需求在哪?

我願意盡力做好我的教師工作,並且貫徹我的信念,我會要求自己做個好教師,但拒絕他人以一個聖人的標準要求我。我不是聖人,我會在乎我的薪水,因為我要養家、我希望小孩有好的環境、接受好的教育,我也希望自己有好的生活品質。我會持續關心教育、關心社會,但我不可能做個毫不自私、全然奉獻的人。

雖然不希望,但我或許會隨著社會變遷而逐漸成為「老人」、「不適任教師」,如果我跟不上教育改革,請不要罵我無能,當我決定「退休」,對我來說是代表教育奉獻的結束,而不要總是被誤導為「享福的開始」。退休,是為了促進教育的新陳代謝,我不要當個老賊,這也是我對教育負責的一種表現。或許我那時動不了,成為「教育改革的阻力」,但請不要忘記我年輕歲月的奉獻,我真的認真過。

如果我能做到上述幾件事,但還是遭受批評,還是要背黑鍋,我會很委屈、很氣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tnuspam 的頭像
    ntnuspam

    灰色殘留物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