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統治對於台灣是好是壞?這已經是歷史問題,歷史著重客觀地「逼近」真正史實。對於日本殖民台灣,回憶小時候的歷史教育,是一面倒偏向負面的,難怪小時候有仇日情結。但隨著思想的解放,正反的評價逐漸取得平衡點。清末台灣已是中國現代化的模範省,而日本在台灣的建設,也的確不可忽視。水利、交通、都市規劃乃至於種種本土性的台灣學術研究等等,都超出了之後的國民黨政權。甚至在政治上,允許「台灣議會請願活動」達數年之久,與國民黨之後的戒嚴、白色恐怖相較,不知該有何感想?然而始終不同意「以功蓋過」的論調,有功有過是並陳的,歷史自有公斷,怎可隱惡揚善?日本殖民對於台灣人民的經濟剝削、台日人權利的差距、把台灣當作侵略的跳板、強迫台灣為日本的侵略奉獻。這些是我們多年來的焦點,但眼光集中之餘,是否要後退幾步,更全面地看看。甚至反省自己,看看現在的台灣,回想我們「大中國輝煌的歷史」,是否也有這般功過並陳的時代?

  殖民,就是為了本國的利益,尚未聽說那個殖民政權對殖民地人民視之為同胞的?就算是當時歐美「先進」殖民國家亦是如此。殖民文化是跋扈的、剝削的、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以上位者而言,要易於統治,「同化」絕對是必要措施,大中華的「文化戰爭」,國民黨的強迫同化,與日本人不是五十步一百步之別?當時日本的許多同化措施,隱含著政治意圖,司馬昭之心,但同時,的確有許多日本人是為台灣人民著想的,也許他腦袋裡台灣人日本人還是有斷差距,但是台灣人的立碑感恩,並不純然是政治性的。同化、抗爭,是台日間的一個衝突點。這種文化的抗爭,在今日還存不存在?台灣,對於外來的文化似乎不怎麼「挑選」,「哈日」、「哈韓」、「崇洋」,顯現台灣的浮萍文化,風往哪吹,就往哪飄。對自己的多元文化,表面上互相尊重,但台面下還是暗潮洶湧。本可客觀的議題,扯上政治就令人無力感嘆。政治,管理眾人的事?似乎不是吧!大概是「利用眾人」的事。

  談到教育,從這本書看到教育的效果,絕對不是考試分數高低、升上哪所大學而已。它影響的是整個民族或國家對內對外的觀點,只是教導吸收,而不教導「思考」,那麼在任何時代,都會有自身的「盲點」存在。日本在台灣的教育,是以「同化」為目標,而差別待遇是明顯的。但是功效呢?影響似乎橫亙日治時代,國民黨戒嚴,延伸至今日。就此,不得不承認教育影響人之深,而我們要記得,每一時代的「學生」,都可能是將來的領導者。對於教育,豈能不慎?然而今日的教育,唉,寫來又是一大篇。日本教科書對於歷史,有所掩飾、曲解。我們批判這種鴕鳥心態,為了追求公理正義的同時,別忘了反省自己。因為過去這種現象,在中國、台灣也是很「盛行」的。

  這次事件,泛政治化了。在報紙上看到一段文句,非常贊同。我們可以排斥一種思想,我們可以反駁一種思想,可是我們不能阻止它的「存在」,這正是思想自由的真諦。而且政客們的狹隘解釋,誤導了多少人的想法?真正看過看完「台灣論」的人有多少?想來絕對不是「叫囂人數」之總和。台灣人的許多行為,不禁懷疑,除了衝動,還有什麼?這樣的處事態度,千萬千萬不要帶壞下一代。

  閱讀此書,反省居多。反省不是自卑,而是為新生蛻化,對過去的受害者,我們要求公正的對待,而更重要的是未來,那才是我們手中掌握的。台灣人?中國人?其實,不就是「我們」。我們的自我認同,不是在金錢物質上,更不要建立在仇恨上,應該是在對自身的瞭解與團結,只能說,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政治人物或者「政治明星」之所以叱吒風雲,因為大家都愛看他們的「表演」,針鋒相對之中,大多視野狹小,少見有宏觀胸襟。逞口舌之快、模糊事件焦點,對於這樣的把戲,別再隨之起舞了!我們有自己的舞蹈、有自己的音樂,我們也有自己的「台灣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tnuspam 的頭像
    ntnuspam

    灰色殘留物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