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港高工於民國六十七年正式成立,建地12餘公頃,學生使用面積達35平方公尺,為台北市最高。特別是自八十一學年度起,試辦學年學分制,成效斐然,使學生的學習更具彈性。此將這次參觀南港高工的所見所聞及心得感想分述如下:


一、 多元的班別與社區互動

  從學校各種不同的班別,可以看見學校為了社會需求而不停地做調整,而且善用學校的電腦資源,提供社區人士來學習。其實學校除了照顧在學學生外,亦是社會教育的一環,資源的開放與共享,已經成為學校經營的新理念,藉由這樣的共享,能夠建立起更良好的社區互動關係。學校不在是社會中一個孤立的單位,它提供社會教育的需求,它幫助社會教育水準的提昇。另一方面,藉由這樣的互動,社區及社會會更加注意學校、關切學生,在相輔相成之中,對雙方面各有幫助。近年大力推展「社區總體營造」的計畫,學校將是其中的重要關鍵。


二、 高職免試入學的影響

  高職於民國89學年度率先廢除聯合招生考試,以教育部於民國86年七月公佈的「高職免試多元入學方案」取代,其中「免試登記入學方案」僅於民國89學年度辦理一次,90學年度起以「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分發入學」替代之。屆時學生持基本學力測驗成績選擇登記分發時,只能就高中、高職或五專等三類學校則一類登記。

  免試入學對於高職的影響,校長提到:校方需要更積極招生、學生的素質將差異較大。過去學校不需要擔心學生由何處來,只要接受聯招的分發,但是免試入學後,校方要自行負起找學生的責任,否則人數不足或是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將影響學校的績效。另一方面,過去聯招制度下,入學的學生素質較為齊一,但免試入學或是將來申請入學後,學生的素質差距將拉大,校方在訓導與教學上,都必須有所因應。


三、 與青少年保護管束單位的合作

  校長曾提到,南港高工曾提供受管束青少年的教育機會,讓他們能夠藉由一些職業教育,找到他們自己的興趣,藉此培養出他們對自己的自信心,而且鼓勵他們考取證照,將來對於就業也十分有幫助。這樣的措施,顯現出教育工作者應有的理想與熱情,身處教育崗位,絕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當一位曾經犯錯的青少年,能夠在教育情境中找回自我,找回自信,那不正是教育最崇高的理想?教育人員不該汲汲營營於培養會考試的機器,而是培養一個健全的人。這樣的說法似乎不切實際,老生常談,但是社會中實在有許多青少年需要教育愛的滋養,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好成績、不是學歷文憑,而關心與指引,這正是教師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tnuspam 的頭像
    ntnuspam

    灰色殘留物

    ntnus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